京师学人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京师学人 > 名师详情

萧友梅(1884-1940)

简介:萧友梅,原名乃学,别号雪朋,字思鹤。1901年留学日本,曾在东京音乐学校、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学习。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。1909年回国。1910年取得“文科举人”名位,翌年被清政府委派为学部视事。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,萧友梅被任命为总统秘书。不久,孙中山下野,萧友梅回广东任广东省都督府教育司学校科长。同年11月赴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教育学,1916年获得博士学位。1920年回国后,任教育部编审员兼北京高师附属实验小学主任。9月与杨仲等创设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体专修科,分科后任音乐科主任。后任北大讲师及所属音乐研究会导师,并与赵元任等发起成立乐友社。1922 年北大将音乐研究会改组为附设音乐传习所,萧友梅应聘为教务主任,并在该所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基本由国人组成的附设小型管弦乐队,亲任指挥。1923年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成立,兼任系主任。1927年教育总长刘哲停办北京国立院校音乐科系,北大附设音乐传习所解散。后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上海国立音乐院,任教务主任。1929年改建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,由萧友梅主持校政。从1930年起,又与黄自等先后发起成立乐艺社和音乐艺文社,编辑出版校刊《音》、《乐艺》和《音乐杂志》等刊物。

萧友梅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、教育家、音乐理论家,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、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,被誉为“中国现代音乐之父”。

萧友梅创办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(后经萧建议分成两个专科,萧任音乐科主任),是中国第一个音乐教育机构,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地位。

My JSP 'buttom.jsp' starting page